制定職能檢定項目,如何兼顧質性與量性的評估?
- 總編輯
- 點擊數: 4585
透過職能檢定來評量同仁
職能檢定是從人資發展九大循環中「升遷機制」延伸出來的一個辦法。在規劃要有的檢定層級與指標合適性,則與「人資發展九大循環」中的「工作分析」有高度的連動。
在制定指標時,先列出職務工作內容及所需具備的職技能或相關條件。接著,再思考該工作應區分為二、三或四個層次。另一個需要同步思考的評估點是接下來2年內仍可適用。然後從四個類型進行指標設定的思考,分別是知能、技能、評量、歷練。另外則是分別的計分制設定。
如何找出各層級的職能呢?這要從該職務的工作事項來思考,先將該職務的主要工作內容列出,並分析各工作的難易度。簡單的工作,屬於初級;難度最高的工作,屬於高級;介在中間難度的工作,屬於中級,如此便區分為三級了!
公司若有多人負責同一種功能,例如業務的工作,建議職能檢定的層級至少要有三級,如此在做工作任務的分派或是薪資的核定,更能依照當事人相對的條件給予對應的項目。
將工作列出來之後,再進一步分析各工作所需擁有的職能條件為何,該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值是什麼。當條件定出後,再思考這些項目可以如何被檢定。
舉例來說,一位編輯需要負責記錄採訪稿,而記錄採訪稿需要用電腦打字的方式,那麼「打字速度」就會是我們在意的職能。打字如何才能算快?我們可給予一個具體的數字,好比每分鐘要能打70個字,因此編輯的其中一項職能便是「中英混合打字速度,每分鐘達70字以上,且正確率達85%以上」。
在看打字的這項職能,我們該如何認定工作者是否具備條件了呢?這裡在講的就是檢定的概念了,比如須連續2個月以上,打字每分鐘達70字以上,且正確率達85%以上。完成這件事就代表這項檢定通過了。
在思考職能檢定時,要用一般人的標準來思考,用該階段的熟手標準來看,而非快手的條件值來制定檢定項目。
指標中的「知能、技能、評量、歷練」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1. 知能:對某事的理解程度,例:公司商品的應用功能。
2. 技能:操作某工具的熟悉度,例:銷售ERP的訂單系統操作。
3. 評量:針對特定行為的觀察評量,例:客訴願件處理。
4. 歷練:參與過特定工作項目或為期一段期間,例:參與參展現場執行。
要通過一個檢定等級,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取得呢?以一個沒有經驗值的新人而言,建議通過初級的時間最好設定在進公司半年內可達到,如此的條件才不會太嚴苛。而通過中級的時間約莫進公司的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可達到。
列出職能檢定項目後,在公司內先進行試套,將公司目前從事該工作的同仁,簡單進行職能檢定評估,看看該設定是否合理。若需改動則進行調整,調整後可先公布初版,讓同仁有所檢定依據。未來每年可重新檢視是否需做微調。
有了這些職能檢定項目,對於組織運作來說,人員的訓練就會有所依據,從各級別的檢定項目可以對照安排所需的訓練或是歷練。而同仁每通過一個等級,就是從檢定對照到升遷條件。當同仁具備了某級的職能表現,通過了該級的職能檢定,公司也可給予相對的薪資。這些都是組織經營九大循環環環相扣的彼此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