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當責

走過2015的變動年,進入2016起的五年轉型調整期。不論是國家、企業或個人,都面臨一個低度成長、必須轉變的時代。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改變,但是有多少人能立即轉念、轉變與轉型。所以我常說,想法認知很快,口頭也都說要變,但是心中仍有許多猶豫與期待,加上懷舊。不過,我們看到大環境的狀況,實不容等待。

2015年全球面臨需求不振,物資價格低迷,所有國家產業經濟均衰退,股票市場崩盤,貨幣貶值,進出口連續下滑,使得國際市場出現保護政策。

回來看看台灣,政府的鎖國,主政者的無作為,企業轉變緩慢,人才急速流失,消費市場急速衰退,在在都顯示經營環境的辛苦。再加上科技的變化快速,市場模式的急速轉變,經濟板塊的移動,這讓身處台灣的我們真的到了必須省思與有作為的時候了。


創新救自己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提醒我網、新通路們不要變成「被煮熟的青蛙」,很多人都聽過,也都知道,但是還是有許多人依然故我的延續過去的經驗與法則,仍然寄望復辟,顯然無意識到「工業4.0」的來臨,雲端、物聯渠道、商業自動化、國際佈局等等的時代已成主流,卻還習慣於經銷作業、街邊展店、自製的代工生產等等過去的有效模式,殊不知這已不是台灣今日的營運模式。

現在是新通路、新平台、新消費模式的時代,我們可以從街邊店的沒落、實體通路業績的衰退略知一二。所以現在是所有的個人、企業均要主動創新的時候,這可從下列重點著手:

一.聚焦藍海市場
二.專注藍海商品與服務
三.用心經營TA(目標市場)
四.加強商品規劃(PM)
五.加速B2B2C的營運模式
六.即刻進行O2O的商業模式
七.轉型主打IPO國際採購作業模式
八.人力資源國際化與精緻化
九.專精與多元商品並行的模式

當年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提出「創新理論」的時候,特別強調要進行「破壞性創新」,這就是說必須放掉舊思維,打破舊八股習性,才有可能跟上新潮流時代的脈動。後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出版了《不連續的時代》更印證這趨勢的必然。

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世界百大品牌企業中,55家是美國的,其他都是歐洲、日本的。台灣沒有,中國大陸有2家。而Google、Apple、Amazon的崛起,沃爾瑪的沒落,麥當勞的衰退,海爾的崛起,日本三洋、Sharp的沒落,iPhone的崛起,Nokia與Motorola的式微,這些都是警訊。台灣也是。電商的崛起,實體通路的百貨與店家的衰退,都是見證。

在面對如此環境快速轉變過程時,身為經營管理者的我們不能無作為地坐以待斃。所以我提醒:當責帶團隊。


當責帶團隊

彼得.杜拉克的「當責」提醒實在是一針見血,台灣社會從上到下都缺乏「當責」的承擔與表現,就如同大前研一所說的「不思考,不負責,不學習」,這就導致今日的辛苦局面,身為領導人的我們應深深體驗「無作為無未來」的警語。所以當責是我們的基本職責,如何當責?整理如下供參考:

一.確認志業
二.建立願景志向(策略地圖)
三.訂定經營目標
四.建構經營制度與系統
五.落實經營計畫管理
六.督促績效創造與貢獻
七.帶動與領導,激勵團隊
八.誠信與分享共利
九.授權與分權培養接班

其實「當責」沒那麼難,完全在一念之間,只要不要犯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ouglas McGregor所說的變成鄉愿型、無能型、極權苛薄型的領導者就好。這就是為何全球經營者年輕化的趨勢,因為比較容易出現同理心的授權與分權,也容易接受共利分享的概念。這就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

在新年度開始之際,特以此分享與鼓勵,提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