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目標

回到台灣,今年是第11個年頭。

這11年,一直在跟時間賽跑,深知只要跑贏時間,我才能夠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每個人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想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在28歲那一年,做了一個決定:「要每2年作為一個里程,完成一個代表作。」

這個代表作,可以是工作,可以是人物,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任何我在生命中值得去成就的事情。也是因為在我28歲這一年,我的老師、我的父親、我的老闆在課堂中講了一句話,衝擊的餘波,迴盪至今:

「只要是對自己無害,對他人有利的事情,就盡量去做。」

我的生命,從這句話當中有了不一樣的轉彎。

26歲到31歲的這5年間,我從一個專員做到了副總,而且是2家公司的副總。31 歲那一年,正式創立了自己的事業。迄今,對自己,對客戶,對夥伴,對員工都還算有一個負責的交待。

這過程,經歷過4次的組織變革,接過20家企業的輔導案,80%成的案子都延續超過3年以上,有的到現在還持續維繫著輔導關係。累積的講課經驗超過2000場,接觸過數十種產業,跟超過上百位專業經理人和專業人士互動過。

現在,是3家公司的負責人,要對7家客戶的企業負起營運成敗責任,加起來一共10家企業,合計超過30億元的營收責任,我有直接與間接的責任。我每週要和超過50位以上的理級主管密切的互動,要為10位以上的企業家與第二代做整體營運規劃,必要時,甚至代理營運督導的角色。

而我到現在,不到40歲。

有時在夜深人靜時會沉澱:「像我這樣的人好像不多。」

我所接觸到的人,喜歡這樣自我挑戰的,還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年輕人,似乎很少。

身邊的人,不時會聽到他們發下豪語說從今開始要設下挑戰目標,多久之後要拿出成績給大家看。一次次說著,卻一次次遺憾。有的說要寫文章,有的說要上課,有的說要學語文,有的說要當講師,有的說要嫁人,有的說要有錢,或者購屋、或者創業、乃至於學習音樂,但3年過去了,就是沒看到一個人說到做到。

「為何要寫這篇文章?」

其實也想了很久,可能是最近看到政府的失能,看到教育系統的失敗,看到台灣產業的空洞,看到整體經濟的沒落,看到越來越多的媒體批評台灣的人才已經無法和國際人才接軌,無法競爭所給我的觸動吧!

最後終於決定把這段時間的過程寫出來,目的是回憶,目的是分享,也是激勵。像我這樣的人,在台灣,我不相信很少,但請堅持下去。當我看到台灣的選手在2012年London奧運上大家為他們集氣加油的時候,我希望,我們也為自己集氣,因為再多一些人去做,去做到,那麼台灣可以更好。

這個月,我的4家客戶抱怨人力市場的素質低落。這個星期,看到所有的媒體都在擔憂人才斷層的問題。

找不到人,已經不再只是中小企業的問題了,現在連政府、連大企業都找不到人。不是找不到人可以工作,而是找不到人可以做公司需要他們做的事情。

台灣的年輕人要加油!不然台灣淪落到成為一個只能輸出勞力到鄰近國家打工的狀況就不再只是個揣測,而將會是個事實。就已經知道的,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願意到紐澳去短期「遊學」。美其名如此,實則去那邊做苦力,打短期工,賺取比在台灣還要高的時薪。

能真的學到東西嗎?我未必認為。充其量就是出去到不同國家看看,感受一下,順便打零工賺點機票住宿費。

「之後呢?」

我想,這是問題的根源。

大多數的人短視,只看到眼前的,不太考慮後面會發生的。

看到了這個狀況,我與很多人一樣擔憂,但是只是擔心,無法解決問題。所以我告訴自己,只要能力所及,每2年用心訓練一批人。無論我與這批人的緣份如何,至少我希望能夠藉此改變一些人的生命,打開他們的格局,因為我知道,這樣做,能夠讓他們的未來不一樣。

「為何要寫這篇文章?」

我想,一方面也是想要激發更多的人和我一樣,在自己的緣起點上去盡量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啟發他們的思想,擴大他們的格局,讓他們從醉夢中甦醒。因為國家需要他們,因為經濟需要他們,因為他們的人生也需要他們。

不是坐著等待社會福利,而是起而行,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奮鬥的汗水,留下一輩子受用的價值和能力。

我這樣做,對自己無害,但對他人有利,所以,還會繼續這樣做下去。

我深知,我回到台灣,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也為了我所愛的這片土地,所以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