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KPI?

關鍵績效指標(英語: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又稱主要績效指標、重要績效指標、績效評核指標等。

績效管理為的是管理者與部屬間能有共識並實現目標,根據對應的工作職掌,而有不同的績效指標,因此部門單位不同,績效指標也不同。

管理者如何設定部門與個員的績效指標?

各部門單位績效指標參考如下:

1.業務面指標

就業務部門來說,指標可分為業績、市場開發、帳款、售價比率、客訴件

(1)業績指的是達成率、超標、成長率。

(2)市場開發指的是新客戶開發、新區域開發。若是工業性產業,還要重視展覽行銷。

(3)帳款指的是不允許有逾期帳款,因為帳款管理經常被人忽略,因此要特別注意。

(4)售價比率是因為會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也要特別注意。

(5)客訴件為甚麼要在意?因為客訴會影響客戶的再購率,進而影響到業績,因此業務其中一項指標就是客訴件數要極低。

 

2.生產面指標

就生產面部門而言,該重視效率、稼動率、成本率、品質率、耗損率等。

(1)效率=生產量或金額÷人工時。便能分析每位員工的工作效率。

(2)稼動率=實際人工時÷開工人工時,可分成機台稼動、生產線稼動及人員(工作站)稼動。

(3)成本率包括製造成本與採購成本。

(4)品質率指的是良率與不良率。

(5)耗損率問題則多出在存貨過多。

 

3.商品面指標

就商品部門來說,可分為商品開發數、商品命中率、貢獻率。

(1)商品開發數專指買賣零售流通服務業,在製造業則是指RD開發數。但是商品開發數多,不見得是好事,開發出來的商品還要賣得出去才有意義

(2)商品命中率是指什麼?若開發100件,命中0件,對公司就是傷害。商品命中率是根據公司產業屬性及經驗值來設定。在時間設定上,消費性產業一般是在三個月到半年,工業性產業一般是在半年到一年。

(3)貢獻率,則是指該商品可以創造多少價值,主要是根據80/20法則(80%的業績來自20%的商品貢獻)來設定。

 

4.財會面指標

就財會面而言,可分為毛利率、費用率、淨利率、存貨周轉率、資本投資報酬率。

(1)毛利率,分析各商品的毛利高低,幫公司創造最大效益。

(2)費用率,了解公司大大小小各項支出。

(3)淨利率當然是越高越好,因此財會需要幫助企業提高淨利率。

(4)存貨周轉率愈高愈好。不分產業屬性,存貨周轉率若沒有達到8次以上,就有問題。

(5)資本投資報酬率則是EPS(每股盈餘)的意思,也就是要能提出對股東可以交代的獲利力。

 

5.行政面指標

就行政面而言,費用節流率是針對總務單位;人員流動率、人員缺勤率、人效則是人資單位的指標。

(1)費用節流率針對每月每季或是整個年度去計算分析,水電瓦斯、文具用品、雜支等,去做費用上的節流。

(2)人員流動率或稱人員離職率。公式如下:

離職率=離職人數÷總人數

離職率若為零,就視為有問題。因為這意味著公司是一灘死水,沒有汰劣。若為10 ~15%以下,則視為合理。若超過15%,則視為不合理。沒有MA機制的企業,到職後七天內離職者不列入計算,有MA機制的企業,到職後一個月內離職者不列入計算。

(3)人員缺勤率則是指請假(含年假、生理假;不含婚假、喪假)、遲到、早退、未按公司規定請特休的比率。

公式如下:

缺勤率=(請假+遲到人次)÷(工作天數×總人數)

缺勤率可應用在個人、團隊、企業上。缺勤率若在5%以下,則視為合理。若超過5%,對個人而言,則代表此人該汰換掉,對團隊或企業而言,則代表該團隊或企業人員不穩定,必須盡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