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床遇到航母戰鬥群
- 陳宗賢
- 點擊數: 3623
企業還在當溫室裡的花朵
很快要進入2011年的尾聲,回顧這一年來,國內外的情勢變化實在「大」也「快」到令人難以應對。
Q1的天災地變,Q2的氣候異常,Q3的產業經濟衰退,在在都考驗著所有企業的應變能力,有的企業因轉型轉念成功,有的則是未能調適的瓦解,這不是只有先進國家的現象,連快速崛起的大陸經濟體,也因政府的打壓房價與緊縮金融,出現中小企業的倒閉潮。
身為台灣企業經營者的我們應要有所警惕,不轉變就被淘汰已是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但是仍有許多企業尚無危機意識,為此就整理這段時間以來的重大事件現象供大家參考:
1. 兩岸的打房政策影響經濟活動
2. 電子產業的替代效應,NB大幅下滑
3. 全球經濟低迷,平價潮風崛起
4. 全世界資源短缺,經營成本加重
5. 兩岸缺工問題嚴重,勞動成本提升
6. 大陸運用重金快速挖角台灣管理階層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營環境,兩岸台商仍有許多人尚未意識到危機的來臨,還活在過去的「溫室代工」或「來料加工」的傳統製造業模式,殊不知大陸的國家政策用著龐大的國家資源,做為「航母」型的中心產業,來帶動周邊的相關產業,此種發展模式已嚴重衝擊台灣單打獨鬥之代工周邊型態的中小企業,這種危機將是台灣大部分企業的宿命。
為此,再次提出台灣企業的競爭與自救之道如下:
1. 加速創新與研發,建立自我的核心優勢
2. 加速佈局大華人地區市場,建立通路渠道
3. 加速提升企業團隊素質,創造人效
4. 加速改變企業體質,加強行銷能力
5. 加速建立品牌操作,創造差異化行銷
6. 加速產銷供應鏈佈建,去除代工的低階製造
7. 加速國際化管理與經營,提升競爭力
近些日子以來,我憂心重重的主因在於:主政者無能,快速向中國大陸傾斜,經濟的自主性快速消失,中小企業安於現狀,上班族無憂患意識,完全無視於韓國已將台灣踩於腳下,大陸已不將台灣視為學習對象,新加坡已遙遙領先台灣且轉型成功,連馬來西亞都快要超越台灣,美國也將棄我們而去,我們豈可自滿與自我感覺良好,這真是二次大戰時的英國「張伯倫模式」:軟弱,討好,縱容,無憂患意識,導致納粹德國的崛起與發動戰爭。
此種情勢正快速地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可看到這10年來韓國的快速進步,大陸的跳躍超越,這些都是由其政府的主導,建立中心產業的「航空母艦」來帶動其周邊的相關產業發展,反觀我們台灣的產業與企業卻還在「溫室」中賺取「毛三到四」的微薄利潤,這將是「日落西山」的危機情事。
慎誡,慎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