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來的產業願景是什麼?

近年來傳統產業的發展呈現低迷不振,以資訊電子為主的高科技產業,也因電腦的成長趨勢而使發展前景蒙上陰影。製造業已達極限之際,究竟國內未來產業發展的願景何在?

大體而言,台灣產業雖已具備一定的製造競爭基礎,但在強調知識基礎的經濟時代中,知識的投資更加重要,發展能夠結合製造和服務,或具技術背景的「知識服務業」將是時勢所趨。

在發展知識經濟的大前提下,加強知識的創造及應用以提升產業之附加價值,就格外受到重視。

就製造業而言,近年來隨著勞動、土地成本的提高,環保、勞工意識的抬頭,比較利益也逐漸受到壓縮,因此如何結合若干技術服務業,一方面可在服務業的充分支援下,促使新興產業發展、強化製造業的競爭力及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也使台灣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充分搭配下,有別於後進新興國家純粹製造業的競爭,而繼續維持國家競爭優勢。

舉例而言,台灣未來具競爭優勢的領域仍集中在資訊、通訊、半導體、生物科技、自動化領域,而欲促成這些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有相關的支援性產業出現。除提供原料及加工的上、下游衛星工業外,還要有相關的周邊知識服務業,如資訊服務、金融保險、創業投資、人才仲介、企管諮詢等的興起,從人才、資金、資訊、管理等各方面予以協助,才不致在發展上面臨障礙。

其次,台灣一直以來扮演的代工角色,也應將軟體廠商結合硬體廠商加以研發,發展跨行業的技術能力,一方面可擺脫其他競爭對手,獲得相對優勢。另一方面也使台灣廠商得以提高在全球供應鏈的附加價值,朝全球設計、製造及供貨中心的目標邁進。

至於知識服務業要如何與台灣的產業進行整合?面對傳統產業的發展呈現低迷,高科技的成長也趨緩的情況下。台灣產業的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要成為「亞太經濟體系中的資源整合者」。也就是要掌握台灣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投資的區域網路、資訊電子業的人才,爭取與歐美國家的廠商策略聯盟,以爭取成為兩岸分工的資源整合者。

在這一波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就需要知識服務業的支持,讓台灣產業在以製造業為本的基礎下,持續加強創新與設計的能力,往價值鏈的上游發展,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外,同時也能結合製造、行銷與服務,往價值鏈的下游發展,擺脫新興工業國家純依賴製造與成本的競爭。依此觀之,技術服務業的茁壯及其仲介功能的發揮將是台灣未來升級與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