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宏:我如何讓新零售動起來
- 編輯室
- 點擊數: 2222
讓實體店面和電商相輔相成
2018年9月的30個月前,我開始跟著陳宗賢教授學習。陳教授不斷提醒,現在的主流不再是傳統的街邊店模式,也不是新興的電商模式,而是O2O(Online to Offline)的新零售模式。
我如何把新零售模式應用在公司品牌SO NICE的轉型上?
因為客人過去別無選擇,只能在實體店消費,因此我們只要開了店,客人有上門,我們都能賺到錢,生意很好做。
後來網路商店、購物平台興起,客人開始上網消費,實體店的生意就被網路商店搶走。即便是同一個品牌,也因為網路商店的系統並沒有與實體店的系統串接,導致客人覺得有兩個不一樣的品牌在服務他。他的會員卡只能用在實體店,不能用在網路商店。
直到現在,隨著科技進步,線上與線下的系統可以串接,虛實整合的裝置愈來愈多,才有辦法做到客人在家裡逛我們的網路商店,把一個商品放進購物車,我們的門市人員只要輸入他的電話號碼,就可得知他在我們的網路商店逛了什麼、買了什麼。他可以選擇在門市結帳。他的消費行為也會上傳到我們的虛實整合系統,供我們解析,讓我們的廣告投放更精準。
或許有人會問:「當門市與網路商店一起做,會不會互搶業績?」
其實我與我的門市人員溝通,只溝通一個基本概念:「你不要認為客人只有你一個選擇,客人在網路上有很多選擇。你今天不做網路商店,不代表別人不會做網路商店。你今天不做網路商店,別人也會搶走你的生意。因此,你不應該擔心自家的網路商店會不會跟你搶生意,你應該擔心的是別人的網路商店會不會跟你搶生意。」
新零售模式其實就是一個O2O循環。門市與網路商店之間有一部分功能是無法相互取代的。你在門市可以享受到門市的服務,可以接觸到實際的商品,可以體驗到品牌的質感。這是網路商店沒辦法給予的。這也是門市該強化的功能。你在網路商店可以上架很多商品,可以全時段服務,可以即時服務,可以讓品牌大量曝光。這是門市沒辦法給予的。這也是網路商店該強化的功能。
過去門市的功能是用來銷售,現在門市的功能應該以體驗為主、銷售為輔,銷售是在網路商店進行。
SO NICE的VIP門市業績可以成長15%,就是因為我們在網路商店精準投放廣告,運用門市限定活動,吸引網路客人到門市消費,貢獻了53%的業績。SO NICE的VIP網路商店業績可以成長73%,則是因為我們在門市推薦客人下載APP,運用網路商店限定活動,吸引門市客人到網路商店消費,貢獻了59%的業績。
我從這個數據分析發現,虛實之間是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某一個通路的業績成長其實可以來自另一個通路的客人。這就讓我更加確定客人要的是什麼。換言之,你只給客人實體是不對的,你只給客戶虛擬也不對,你必須同時都給他,才能滿足他的需要。
我還從這個數據分析發現,O2O的人均年消費金額是純門市的1.47倍,O2O的人均年消費次數是純門市的1.81倍。可見,門市與網路商店之間沒有互搶一塊餅,反而把餅做大了。並且,我們只要給舊客人一個更方便的通路,讓舊客人能享受到我們更完整的服務,我們不需要開發新客人,業績成長就能多出50%的效能。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過去幾年來,我們沒有開很多門市,只有一個網路商店,我們的門市業績也能不斷成長。這也讓我更加篤定未來幾年我要繼續推動O2O循環,大量提升VIP會員的消費。
那麼如何讓O2O循環動起來?APP是核心關鍵!
我需要讓我全部的客人都下載APP嗎?不需要。我只要讓我的會員下載APP,我只要盡全力照顧好這10%~20%的超級用戶,他們就會幫我做口碑行銷,讓我的公司可以繼續獲利,繼續存活下去。
因為很多人都不喜歡我們的Sales打電話推銷,因此我們就以APP的方式來推播。當他有下載APP,即便沒有來我們的門市,在我們的網路商店也會被我們的品牌廣告圍繞住,激發購買的慾望。在此氛圍下,我們的業績成長就是必然的。
數據分析也顯示,門市原生客人有下載APP與沒有下載APP,消費金額差了2.3倍。可見,APP是引導客人進入O2O循環、不斷刺激客人消費的一個原動力。
那麼如何讓門市人員願意推薦客戶下載APP,變成O2O循環的助力,而非阻力?
我發現,你要門市人員向上門的客人說:「你不要在我們門市買,去我們官網買。」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違人性。我也發現,我們的客人其實是需要網路服務的。那麼我怎麼讓門市人員願意做這件事情?
我建立了符合人性、利潤共享的推薦人制度,亦即客人下載APP,只要是門市人員推薦他下載的,不管這個客人是在門市消費或是在網路消費,我都讓他有業績獎金提成,如此,他就願意盡力去推廣。
我也落實門市的教育訓練,每年4次,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宣導O2O循環的好處,同時不斷以新的數據來佐證。
因此,推行至今,門市人員都會鼓勵上門的客人上網去買。這在實體零售業是罕見的事情。我們剛開始做網路商店與APP時,因為違背實體零售業的經營模式,執行團隊的反彈聲浪很大,營業額只有數十萬元,但是我還是堅持不斷的修正、不斷的宣導、不斷的推廣,因此現在能苦盡甘來,營業額已達上千萬元。
我在SO NICE做的新零售模式的轉型,核心精神只有一個:「客人在哪裡,我的服務就在哪裡。」
我深刻體會到,新零售的環境下,企業存亡的戰爭其實是速度的戰爭。這個速度指的不是競爭者的速度,而是客人對服務的期待。
誠如陳宗賢教授的一再提醒,現在淘汰你的絕對不是你的競爭者,而是你的客人。
你的客人在轉變,你和你的競爭者若是沒有跟著轉變,就會一起被淘汰。如果你只在意你的競爭者,而不在意你的客人,終有一天,你也會很錯愕地被你沒注意到、突然冒出來、能滿足客人需求的跨業競爭者取代。中國大潤發贏了對手卻輸給時代的售股案就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