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從何時成為企業重視的顯學
- 陳致瑋
- 點擊數: 4206
在鎖國政策下創造自己的人力資源
企業人力資源於2013年開始,成為企業重視的顯學。
這個變化已在台灣發生,主因是從2008年開始,國家的經濟發展政策開始停頓,國家對國際市場的接軌趨緩,致使政府於國際招商和公共建設投資的金額大幅度減少。比較2007年,台灣仍能吸引外資150億美元,但是到了2012年,只剩下50億美元左右,整體環境對外資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台灣位處太平洋環島航道的樞紐,本該對中國大陸、東北亞、東協各國發揮出區域經濟整合力的影響力,其影響力應該可以大於新加坡,但是竟然受困於鎖國政策,致使外資觀望不進來,連國內企業都因為經營環境不佳,紛紛將資金投向設有經貿協議的自由貿易區的東協各國,連帶著有豐富經驗的中生代人才也一併出走。
台灣自2008年之後,因為鎖國,致使企業與人才紛紛出走。
這個嚴重的問題,大家都看到了。
也因為台灣國內的環境不佳,人才紛紛走向中國大陸、新加坡、乃至於近期的菲律賓,這些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國家。台灣經歷了20年輸入國外勞力的時代,6年更迭,逐漸變成人才輸出國家。這造成了潛在的人才空洞化風險。留在國內的企業,面臨優質人才留不住,新進人才弱不禁風的雙重威脅,也就開始重視起人才培訓的人力資源發展政策。
有時候,危機也可視為轉機。
就是因為面對周邊國家的競爭,為了存活,人們就要開始思索突圍之道。反過來看,未必不好。企業更重視人才的養成,因為學校已經無法幫企業培訓優質人力,只好自己來。台灣大學過多,學校對學生比,竟然高達一個大學生有兩個學校讀的比例,這個密度,也創下世界記錄。
既然如此,企業就要自己培養自己要的人才。
方向上,企業要培養人才應該開始安排幾個計畫:
基礎人才培訓計畫:讓新人接受長達6個月的技能儲備內訓,強化基本的工作技能,使符合公司的需要。
在學生見習計畫:透過和學校的產學合作,和教授成立專案,引導學生加入技職培養計畫,輔導學生畢業就有工作能力。
新人招訓計畫:改變招募模式,以3個月的時間,將招募到的新人投入集訓專案,用3個月的時間熟成,能通過專訓者留下來的人,就是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