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主管,什麼最重要?|現在的人為什麼都不想當主管?
- 唐美娟
- 點擊數: 4193
從主管培訓造就一位合適的主管
常聽許多經營者或主管說,為什麼當某人是基層人員時,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但是一旦成了主管,除了擅長的事情讓人不盡滿意外,很多職責本分也沒有做好。
或是當了主管之後,雖然職責本分一樣做好,但以前都可以準時下班,成為主管後卻得每天加班,儘管部屬都下班了,自己卻加班到半夜,可是也不見績效有提升,久了之後,似乎自己也會疲乏,而當主管的熱情也會被消化殆盡。
不然就是一問三不知,雖然掛著主管的職稱,但是別的單位溝通協調事情時,就會往外推是其他同仁負責的,忘了主管應要有的管理責任。
上述這些狀況,其實只是企業經營會遇到問題的冰山一角,但其實從中也可看出企業在主管培訓上,若要擢升一個主管,除了人員在執行力的表現外,其實應該要有適當的評估與培訓機制,才能夠成就一個合適的主管。
推薦課程:基層主管培訓認證專班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闆或主管會問,公司願意給機會,也願意培育主管,但就是有許多人不是做了主管後反而績效不佳,不然就是沒有太大的意願,在這過程中,反而容易折損不錯的人才。
因此,如何選主管的基礎條件,也提供下列建議參考:
1.意願重於能力
通常能力好的人,很容易就有機會被賞識並提升成為主管,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當主管。因為當主管不是只有能力,更要看意願。就像有些人可以獨立作業完成交辦事情,但是一旦要去看別人是否符合標準,進而要求對方,甚至當對方做不好或無法如期完成工作時,要負連帶責任,這對於沒有意願的人來說,光是這種壓力,就足以讓人退縮。
此外,有些人的個性,平常就喜歡把每個人當朋友,為了不傷和氣,只好事必躬親,這樣一來,主管就會形同虛設,只是增加了個人的工作量,卻無法達到管理的效益。
反之,能力是可以隨著時間培養成長的,但意願卻不是訓練得來,所以若能在一開始就確認意願,就能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時有更多承擔的認知與共識。
2.正直的人格與正確的觀念
主管,通常是內稽內控運作很重要流程控管環節,甚至有些主管更掌控了預算的規劃或金錢往來,若沒有正直的人格,這就有可能產生稽核的漏洞。此外,主管除了控管流程外,有些也要帶人與培訓人員,若主管的觀念不對,自然帶出的人也會跟主管如出一轍,這樣就會造成在執行交辦事情時,變成是主管的要求,卻不是公司想要達到的目標。
3.認同公司的理念與文化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理念與文化,若主管無法認同公司的文化,就會造成執行時格格不入的狀況,乃至於不認同,所以執行無法盡心盡力,久了之後,也會無法全心投入,自然也很難與公司達成應有的共識。
當然,不是只有上述的條件,就能選出合適的人選,只是先透過上面幾項的準則,可以是簡單的評估點,最好也要搭配公司的職涯發展及考核制度,才能更客觀篩選與培訓出公司想要的主管。但提醒,其實公司需要多元性的人才,若能同步搭配管理職與專業職的規劃,也可讓公司的人才有更多的選擇,當不當主管,都可以貢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