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關係要和諧,就要加強工會的組織力量。

以往工會的領導者並沒有真正考量到與會員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深入的去帶動,但是民國60年以後,新興一些工會領導幹部開始意識到工會的重要性。他們體認到,假使工會力量不夠,就永遠得不到資方的肯定,對被雇者而言也是吃虧的。

換句話說,一個企業體,如果工會力量不夠強大,它想要得到多大的發展都不容易,因為沒有工會組織居中協調,被雇者也會用另一種方法來產生抵制,對企業體而言,影響更大。

任何企業體追求的就是生產力的提升,從製造生產力、行銷生產力到工作品質的行政生產力,每個企業所追求就是這三種生產力的結合,假使企業裡沒有工會組織,他的員工在生產力的發揮上不願做貢獻,企業就達不到永續的生存。

最近這幾年,許多過去被認為、被肯定表現不錯的企業單位,紛紛出現不穩的狀況,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沒有提升。不少雇主把罪怪在勞動成本提高上,可是日本的勞動成本提得比我們高,卻可以變成世界經濟強權,因此不能把勞動成本的提升,當成是企業永續生存的絆腳石,關鍵還是在於雇主並沒有肯定勞動群眾的存在。

多數的勞動群眾,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因為沒有工會組織,因此得不到一致的意見,當他們的個別差異表現出來後,就會導致不協調的步調,使得雇主疲於奔命。比如我是雇主,我要面對的是300個員工提出的各種不同的勞動需求,久而久之,實在應付不了時,乾脆就不做溝通,改採強制要求的方式,這就是因為沒有工會組織所造成。

因此,我們不應再以懷疑、拒絕的方式來看待工會組織,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應把它看成是在為和諧的勞資關係扮演一個居間溝通傳達的工作。站在雇主的立場,要承認工會組織的存在,站在勞動者的立場,應該支持工會組織。

閱讀更多>>勞資關係要和諧 工會也要主動協助傳達資方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