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獲得成長

畢業的季節,炙熱的太陽,彷彿訴說著青春洋溢的熱情,但是踏出校園後,除了熱情之外,即將要面對的卻是人生的下一站。而面對人生的下一站,該如何準備呢?


成果,需要等待

去年8月,一個剛從中部學校畢業的理工科碩士生,因緣際會主動爭取到公司任職。因為是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因此必須從認識客戶開始。因為是理工科出身,因此專業、技能等邏輯能力的學習難不倒他,但是談到服務,似乎就不是理工科的擅長,因此第一線要有的服務態度,很難在他身上展現。

但,這是他自己承諾想要的工作。在進到公司的時候,他就清楚自己的職責,除了服務客戶之外,還要承擔業績責任。剛開始歷練的時候,我看到他將此視為一種成長的動力。

但,業績畢竟不是一蹴可幾。身為新人,通常要經過至少3個月的時間耕耘與經營,才能穩定中求成長。這當中,他幾乎花了5個月的時間,可是距離要達到的績效,總有好幾步之遙。終於在6個月的客戶經營後,除了與客戶互動更熟悉、更加提升之外,業績也有了漸進式的成長,沒想到,在年初過完年回來的第一天,他提了離職,當時是他到職近7個月。

在離職面談並思考後,他還是決定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在公司學習的很多,但能發揮的貢獻似乎很有限,於是配合公司的專案,決定在到職的第8個月離開,但那個月的業績幾乎是他進到公司最好的一個月。

本來希望他至少可以待滿1年,甚至也明著跟他說,這是公司願意給的機會,外部企業的人資招募單位都會評估求職者在每家公司任職的時間點,他也可以將整年的歷練運用在下一份工作上。但,這還是沒有成為他的選項。

其實,看著他離職,心中有著無限的惋惜。這種心情,並不是來自於親自帶著他、培育他所花費的時間,而是看到他在這段時間的經營,在前頭播下的種子,此時已經到了即將開花結果的時候,他卻選擇了離開,著實可惜。


踏入職場的認知

當然,不只是這位曾共事過的同事,因為身處於管顧業的關係,在接觸許多產業的企業,除了技能之外,身為主管的我們,其實更在意個人的態度。

因為外在環境瞬息萬變,一旦進到企業,在學校所學的不一定能馬上用上,但是許多人總是覺得在學校學了那麼多,進到企業應該就能馬上發揮才是。就曾聽過企管系的同學說,畢業後想從事行銷企劃的工作,但是若在一開始進到企業時,對於公司的產業、商品、市場動態尚未了解,又要如何能夠馬上企劃出合適的行銷方案。

所以,在此時,若有資深同仁或是主管願意教,應該是先跟著學,把基礎的認知先學會,再來有機會時,才能真正一展所長。


任職三個月STEP123

而在前面的3個月,也是主管觀察新人很重要的時間點,除了學習的態度之外,能力上是否能夠勝任,也是相對的考量點。

所以,在這3個月期間,新進的同仁不妨檢視自己,在第一個月時,對於公司的服務項目及工作內容是否有整體的了解,並進一步與主管確認,主管對於自己個人的學習及績效展現有什麼期待。

再來的第二個月,再檢視自己,已經承接的工作內容是否已經熟悉,並且在速度上也能跟上公司的標準。

第三個月開始,則可觀察自己,除了熟悉與跟上既有的速度之外,主管有臨時交辦事項時,自己是否也能維持作業符合工作標準。若能,就代表自己已能跟上公司的步調。

當然,有時可能無法一下子符合工作的標準或主管的期待,此時最重要的是主動詢問與詢問的技巧。

詢問時,要先了解誰才是能回答問題的人,免得得到的不是正確的答案,反而無法達到目的。再者,問問題的時候,若是問的問題已經學習過,建議不要將問題全然丟給回答問題的人,最好是自己先思考過,再以歸納法的方式詢問哪一種是符合的方案,這樣一來,既可以幫助自己了解整體的流程,也可以讓自己更快的進入狀況。


機會是給先準備好的人

而3個月之後,對於工作大體也能明瞭,接著就可以針對公司的職涯發展體系做進一步的了解,讓自己在未來的多職能發展上可以有更多的準備及選擇的機會。

當然,不管未來即將踏入哪個產業,能夠符合興趣自然是再好不過,但是不可能每一項工作都能滿足興趣,因此建議要能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樂趣,不要設限自己的學習,唯有找到自己擅長的下手處來發揮,才能累積更多的成就感。

再者,畢業雖然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起跑點,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人生不是用輸贏來比賽,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複選題,只是要在這複選題中排出順序,依序進行。雖然進行下來,不一定是別人定義的人生勝利組,但可以成為自己的人生順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