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業務的五個技巧

在行銷業務的技巧中,總是有些心理技巧可以試著運用,藉以提高客戶的好感度及信賴度。

在商場競爭中,為了能夠拿下案子,銷售人員在面對客戶時,除了要能侃侃而談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客戶的心理,否則聊不到客戶想要聊的話題,或者是文不對題,對於業務的拓展,多少會形成不必要的阻礙。

在消費者心理學中,有幾個技巧可以幫助銷售人員在面對客戶時增加銷售成功率:


1. 不要惡意批評我們的競爭對手

大概不會有人會對批評者給予太高的期望。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給予負面評價的人,通常會給予聽者負面的印象。

在這個消費性市場高度競爭的時代,產品的多選擇性,讓消費者變得聰明,比過去更懂得選購產品。消費者往往會多方比較,比起賣方的業務人員,他們有時候更懂得產品的功能及其應用範圍。因為消費者往往在購買商品前,會多方打聽商品的各項功能及售後方案,如果業務代表只是一味地打擊競爭對手,招致反感的機會遠遠高過於贏得客戶信賴的機會。

平心而論,公平且客觀地分析自家商品的優點,反而可以贏得客戶的信賴感。畢竟大家都是人,花錢的人會希望他們的錢得到應有的保障,而在這個時代,誠懇的態度往往比價格戰更容易博取客戶的好感。


2. 從開放性的問題著手,並認真傾聽

不需要急著告訴別人,他們需要什麼。多給自己一點時間,聽聽客戶,他們想要什麼。

過去的行銷4P,在這個逐漸重視服務品質的時代,已經漸漸不適用。產品(Product)在哪裡都買得到,因此通路(Place)也不再那麼具有特色,畢竟鋪貨的道理大家都曉得,你想得到的,別人也想得到。

價格(Price)?我想,比起手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有時候都用送的,價格大概已經不再是絕對的重要。有時候,為了拼價格,大家賠本在賣。若是單講價格,客戶一定殺到我們的痛處,何必為了討好客戶而跟自己過不去呢?相信客戶也不願意為了低價,犧牲了品質。現在的消費心理,低價幾乎等同於劣質產品和服務,誰會想要低價的東西呢?

產品,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同質性愈來愈高,功能也差不多,要能區隔產品,除非自有產品相當具有特色且無法快速被模仿,否則以產品為主導的行銷策略,只怕會走得很辛苦。

若是用促銷(Promotion)方案,只要我們一開始,我們的對手也會隨著跟進。促銷手法,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會是個撿便宜的機會。若是希望藉此來提高消費忠誠度,可能會有偷雞不著蝕把米的憂慮。

既然4P在這個時代不再是具有特色的行銷觀念,那麼什麼才是呢?就是傾聽。好好地傾聽我們的客戶需要什麼,盡可能幫助他們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一旦他們覺得我們努力幫助他爭取他的權益,在施與得的天平上,他絕對會給予我們應得的報酬。

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很會說話,也很愛說話,大家都急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讓他人知道,但是就是很少人懂得如何去聽人說話。如果你比你的競爭對手懂得傾聽你的客戶的需求,你就比你的競爭對手有更大的機會傾聽到客戶的真正想法。傾聽,是個博得好感的利器。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道

既然這個市場的競爭已經到達嚴苛的地步,自己有什麼優勢是別人無法模仿的呢?自己有什麼優勢是別人提供不出來的呢?這就是我們需要深切思考的地方。我們的競爭對手運用了什麼策略,有什麼方案?自己有甚麼資源可以運用?若是能夠深入思考,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優點。


4. 運用市場的交叉分析

有的消費者喜歡和商家建立長期買賣關係,有的消費者只希望做個短期買賣。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客戶的心中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如果能夠掌握到他們的想法,就能針對他們的需求做出適當的回應。

可以試著從他們的口中去揣摩,他們選購產品,是偏向親友的介紹,還是偏向價格的高低?如此,便能針對他們重視的部分去發揮,成功的機率也就更大了。


5. 利用PDCA的循環,從經驗中學習

若是懂得做專案的PDCA循環,必然知道PDCA的道理。從經驗中去檢討,是否仍有改善的空間。每個計畫執行之後,必然會發現過去所忽略的部分。只要能夠認真檢討,必然可以從我們的經驗中學習到一些珍貴的教訓。

曾子「三省吾身」的功德很大,若是一個人的內心工夫練得好,給予別人的感覺就是舒服的。若是能夠善用傾聽、自省、替人著想的人際互動原則,必定可以給予他人一種無形的信賴感,並藉此提高我們取得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