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不是壞事,但你可能不夠仔細!台商往中國大陸發展應注意重點
- 編輯室
- 點擊數: 4197
眼看多數還在企業投資中國,還在盲目的西進大陸嗎?
自1990年以來,不少的台灣企業興起一股往大陸投資的熱潮。這10年間,所投入的資金已超過千億元,但是實質的效果是否正面,實令人質疑。固然,台灣的傳統勞力密集型製造業及成熟型產品生產者會因本身轉型提升的困難,或是習慣於過去的順境經營而出走,這並非錯誤,但是有相當程度的比例卻是由於下列兩項因素而盲目西進:
一、窩蜂效應
有許多人完全是受到他人的鼓動,或是一時的興奮而隨之西進,似乎自己沒走會是錯誤或落伍,反而未仔細評估是否夠條件,這種衝動型的企業不在少數。
二、大陸的誘因
大陸沿海各省為了吸收台灣的資金、技術及管理,加上為了繁榮其經濟生計,紛紛提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條件來引誘台商,這一招確實發揮了莫大的效果。
基於上述兩項自發性及外發性的因素,不少台商均紛紛地趕搭列車往大陸發展。
觀察、評估再行動
但是近三年來卻也有不少的台商不是兩袖清風地鍛羽而歸,就是受不了大陸變化多端的規定及與事實不符的政策,紛紛再往東南亞轉進。這種現象實在令人感嘆,為何台商會如此的衝動與盲從。
其實,西進並不是件壞事,但是沒有詳細的「觀察」、仔細的「評估」,才謹慎的「行動」,是難以產生效益的。若要西進或外移,應確實地思考下列4項重點:
一、人力的準備是否妥當
大部分台商往外發展,並沒有事先做好管理團隊的準備與培養,就冒然地外移,屆時只好將二軍、三軍當一軍來用,殊不知大陸的被管者並非都是無知,這種連自我管理都做不好,基本管理動作都未具備的團隊,當然會帶給經營者莫大的困擾,最後只好自己當空中飛人,卻也是顧此失彼。
二、資金的安排是否正確
有不少的案例顯示是舉債投資,卻因為資金回收的困難及經營的不順,反而形成骨牌效應式的無家可歸。
三、大陸的環境是否確實了解
許多台商對於大陸的認知均只是表象,只去兩三趟就自認是大陸通。對大陸的法令、風俗民情、經濟社會環境及實際誘因,均未詳細地深入查訪,以致一旦投入就陷入泥淖。
四、改變在台習性
不少台商在台灣習慣逃漏稅及避開法令的規範,到大陸竟然也如法泡製,未料大陸的人治色彩及政策性的查核,就使得台商面臨危機。
以上4項是對大陸投資的基本思考,至於管理面,就應建構管理體系採本土化方是上策,不能一直用獨夫式管理來掌控一切,否則就會陷入省了勞動成本、多了管理成本的矛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