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於擅長,發揮其長處!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大多數人都自以為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其實往往並非如此。人們通常比較了解自己不擅長做什麼,即便如此,在這方面錯的還是比對的多。然而,唯有發揮所長,才能創造績效。我們不可能把績效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更不用說把績效建立在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上。」

我們多年來協助企業提高人效的經驗中也印證了這個事實。

不過,幾十年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知道自己有什麼長處根本不重要。因為環境並不能讓大家自由選擇,而是你所處的環境就決定你只能做什麼樣的工作。只是時代變遷,社會變得多元化,人們對於工作的選擇也變得開放了。我們可以有選擇,因此大家必須了解自己的長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行為分析學中,有一種方法稱為「回饋分析」(Feedback Analysis)。當你做出重大決定、採取重要行動時,先把預期成果記下來。9個月或1年後,再把實際成果和預期做個比較。

筆者運用相同的原理,發現了SNA(工作性向分析法的原理)的應用,並且可以準確地與各項行為分析與預測學相結合。到目前為止,筆者已經連續5年採用這個方法,每次的結果都令筆者驚訝,竟然擁有80%以上的準確度!我們從2003年開始跟許多人資與管理者分享這個方法,但凡利用過這個方法的人都有驚人的收穫。

這種簡單的程序能讓你在短短一年內發掘自己的長處在哪裡,這正是自我了解的重點所在。此外,回饋分析也能告訴你,你在哪裡未充分發揮所長而沒把事情做好。它也會指出,你特別不擅長或根本無法做的事是什麼。

做完回饋分析後,就能得到幾項行動結論。

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結論是:專注於自己的長處。讓自己充分發揮長處,創造績效和成果。

第二項結論是:努力強化自己的長處。回饋分析能迅速指出,個人需要改善哪些技能,取得哪些新知。同時也能指出,哪些技能和知識已經過時,必須趕快更新。而且,個人也可以藉此了解自己知識的不足在哪裡。一旦有此了解,通常就能取得足夠的技能或知識,讓自己足以勝任原本做不好的事。

第三項結論特別重要:回饋分析很快就能找出個人在哪些方面由於自我認知錯誤而發生的「成長的盲點」。

有太多人不清楚自己的優缺點,結果花了太多時間去強化自己性格、能力中一直都不強的部分,卻很少花時間強化自己原本就能輕易上手的事務。透過回饋分析,我們很快就發現,績效不彰的主要原因往往都是自己時間分配的方式不正確,花太多時間改善自己的缺失,而不是花時間強化自己的潛能。

另一項同樣重要的行動結論是:只要強化了自己的強項,本身的缺失也能漸進式的改善。完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刻意去矯正個人的弱點。

從回饋分析中得到的下一項行動結論是:有些事不要急著去做。

比較實際和預期成效,很快就能看出個人在哪些方面連做都不必做。因為你在這些方面連基本天分都不具備,又何必浪費力氣做白工。

事實上,每個人不擅長的領域可多著呢!在某一方面擁有一流技能或知識的人本已不多,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很多的領域欠缺天分、沒有技能,連有起碼的表現都很難,所以知識工作者不應該勉強接受這方面的工作和職務。

最後一項行動結論是:對於個人不擅長的部分,盡量不要浪費力氣去改善。我們應該專心做好自己擅長而熟練的事。

要讓自己由一竅不通進步到普通水準,遠比由精通進步到卓越還更花心力,但是大多數人,還有大多數的老師和組織,卻都只是專注在讓不稱職的生手能有中下程度的表現。與其這樣,不如用這些精力、資源和時間,把原本幹練的好手培養為卓越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