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衝擊的反思
- 陳宗賢
- 點擊數: 3022
面對武漢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台灣不是危機而是轉機
2020年第一季全世界進入一個大恐慌時期,至今仍未平息。對企業經營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危機即轉機」的考驗。
因為從中國擴散至幾個重要地區國家:
1. 韓國、日本,加上中國,就導致供應鏈上游原物料與零組件的斷鏈,也成為全球諸多產品的短缺所造成的搶購恐慌。
2. 美國即將到期的原油價格大跌。
3. 美國與歐洲的淪陷將形成末端消費的停滯。
這些情況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軍事爭端,而是產業危機。
反觀台灣,雖然末端相關產業部分也受到影響,
台灣就整體而言,卻是因禍得福。因為:
1. 台商與外商加速離開中國,轉到 台灣與東協投資。
2. 許多重要產業,無論是上游的原物料與零組件產業,或中游的設備類與半成品類產業,或下游的成品類產業,均轉回台灣。
這將加速台灣的轉型變革。因為台灣的企業已面臨:
1. 勞動力短缺,不一定是量的不足,而是意願的問題與質的問題。
2. 勞動成本將日益提升,今年台灣人均所得將達2.7萬美元,而且勢必與日俱增。
3. 由於AI化的影響,資本支出必然是經營投資的要項,這對中小微型企業而言將是一項重大支出。
4. 台灣勞動意識已向三體級產業靠攏,要不就是出現個戶潮流。
這已明顯印證台灣日益成為「已開發國家」,三級產業勞動力占比將超過70%。當然對買賣服務業而言是好消息,這是轉型的必然。
在面對這提早到來的趨勢,台灣中小微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加速轉型與變革,及心態調整的認知,否則將會失去競爭力與現有的優勢。
吾人建議對策如下,請加緊應變,方能維持長久的優勢與領先。
就經營面而言
1. 即刻啟動同心圓來發展商品線與服務
2. 加速導入ERP與EIP,建立雲端管理
3. 加快國際發展布局
4. 建立產業鏈,落實就近在地化服務
5. 運用併購與聯盟來擴大影響力規模
6. 啟動多元人力雇用模式,提升質量
就管理面而言
1. 落實目標與計畫管理
2. 導入計畫預算制,取代傳統財務預算制
3. 運用雲端即時掌握經營資訊
4. 重視BI分析,利用電子看板管理,即時顯示資訊
5. 培養多職能化的菁英團隊,產生整合管理效益
6. 規劃BU制,落實績效管理,發揮精準激勵效益
總之,本應可緩步改善的經營管理重點,因為一場武漢肺炎疫情,讓大家必須快速應變,這是件正確的事。雖然我常強調:「正確的事立即做,變革的事不可緩!」但是仍有很多人安逸的觀望與保守的調整。如今已刻不容緩,因為環境已嚴峻,情境已不同,變革成必然,否則就會在這一波被消失。
切記!切記!
台灣平均人民GDP數據取自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