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成為企業生存生死戰

近來與一家企業的老闆在互動輔導的需求,除了輔導的重點外,老闆在過程中一直不斷地強調,不要把人複雜化,因為人來來去去流動得很快,最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資訊化,不要因為人力的流動而造成企業運作的中斷或斷層。

乍聽之下,老闆的考量好像很正確,透過前人執行留下的KM(Knowledge Management),讓企業可以繼續運作,本是合情合理,可是後來反覆再聽,老闆希望找到可以幾乎百分百的資訊系統運作方式,最好人到就可以直接上線。再了解,老闆覺得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培訓人才,因為花了時間,也不見得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且企業又不是職訓中心,一直培養人後又離職,培訓成本很高。

其實,這樣的心情,也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用人的辛苦,但是再來面對3年後,因為少子化的因素,就業市場直接少掉18萬人,到時候已經不是要挑選什麼人才,而是要看誰搶人搶得快,因為不搶,就沒有人可用。

而在這股新世紀的演進下,3年後,除了既有的企業市場及經營策略外,如何用人,就是一場企業生存的生死戰。接下來,企業內部的科技運用大概80%都相同,要看的反而是組織成長和人才的配對。

既然新一代多職能發展為主的優勢已過去,企業此時更應該開始盤點內部的人才與科技的相對需求,然後面對現有人才的狀況,也要知道企業的核心價值,哪些是要重點培養的職能,才能作為接下來要提供作為培育的養分,並為3年後累積更多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