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看管理成效

企業經營與管理常會因為公司人數的多寡及發展的速度有著不同的週期模式。當然,公司創立初期,獲利才是決定明天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重點,因此能夠理解當下的生存法則也就優於管理準則。

但是伴隨著營運業務面的穩定、客源的成長、員工人數的增加,工作的內容與量也開始產生了變化。往往在業績快速提升的過程中就開始發現,工作不能只靠過去的默契,若是有人請假,有些事情就會被忽略。再不然就是有些流程想到就會做,若是沒有注意,也就被跳過。

有時若是工作量高於以往,礙於及時性,可能未經審核也就提供了。有些人好像隨時都很忙,但會發現原來是同樣的事情做了好多次,不但自己做錯了,還可能花了上下游同事的時間陪著再來一次。

最辛苦之處,就是老闆或資深同事永遠都不能休假。因為只要有人不會做、忘掉的事,老闆和資深同事都要當個超級電腦回饋與教學。

最害怕的是,這些主管的記憶也有限,在回饋與教學的過程中,若憑藉的還是記憶,那就會產生回饋的不一致性。

因此,這樣的惡性循環,或許讓許多企業主或主管開始想要導入工作權責劃分的制度。但,有幾點很重要的基礎提供參考:


一.要進行工作盤點

工作盤點是權責分工很重要的第一步,因為企業經營有事才會需要人。若要進行工作的權責劃分,首先要將工作盤點出來,如此才能知道工作量與人員的需求。

而在工作盤點時,工作的呈現也要能時序化、具體化、數據化。就拿業務的工作來說,若有外出拜訪客戶的需求,就要說明每週需拜訪的客戶數,若有客戶別的規範,則在當中可再加上拜訪的目標為企業、個人或是機構等屬性,這樣才能讓人員承接該項模組工作時更具體了解該工作目標。


二.要進行工作的分級

公司最辛苦之處,往往就是核心的資深人員異動後,較難從人力市場上找到公司直接可以任用的人才,因此若是能將工作進行分級,則不管哪個職位的人員異動,都能從中找出合適的代理人選。

此外,常有很多企業覺得自己只是微小型企業,哪有像中型以上企業有輪調的機會。其實,若能做好工作的分級,輪調就可以是模組化的小輪調,從最基礎的輪調開始學起,這樣也同步可以建立培訓人才的機制,讓人力可以做到更好的調控。


三.管理動作執行要落實

通常,在制度導入過程中,管理動作的要求相對重要,更要從中養成新的工作默契。並不是書面的準則訂定了,人員自然就會將成果產出,這得仰賴主管的帶動。但因為有了工作的權責與目標,所以主管才能了解人員承接是否有共識,也才能從中切入教學與帶做,進而對人員可以因材施教。

當然,經營績效提升有很多面向,但管理的成效卻是影響績效並減少內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若能建立良好的基礎制度,就可讓管理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