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銀行上的「薪」情,對你的企業來說適用嗎?

最近看到許多份履歷,明明剛畢業,求學階段也沒有什麼經驗值,再加上也非大家認知的名校出身,可是每個卻都開出高於該職缺的市場行情約5000~8000元。

這樣情形也引起了人資單位的好奇心,問了求職者才知道,因為不知道如何開薪資,所以只好參考人力銀行的平台所提供的職缺平均薪資作為參考。然而,人力銀行的平台提供了職缺平均薪資,卻沒有提供諸如年資、經歷等相對條件。

偶然,又聽到了一則新聞,報導中提及,若求職時的第一份起薪低,則這一輩子可能薪水就會是在薪資水準中低的那一群,但這一樣沒有說明薪資高低的條件。

大數據時代下,雖然數字的統計成了參考的重要依據,但過於簡單的數字提供,若未加上任何說明與分析,可能就會造成如上述求職者在沒有經驗下的誤解。

而我們都明白,同樣的一份職缺,公司規模的大小,所負責事務的責任多寡,乃至於許多人在出社會之前,可能就有著許多實作的經驗,這些,都可能是造成薪資在每個人一開始的落差。

若只看表面的數據,卻不懂得分析,就會偏離市場的真實情況,失去未來更好的職涯發展機會。

換個角度,企業整體營運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儘管看到市場上的許多數據,還是得經過分析,再針對公司的現況與未來比對。並且,還要同步加上應有的經營條件與公司定位。

並不是別人的操作就一定會適合自己,但廣度的了解,是增加對市場敏感度的方式之一。

因此,大數據時代下,不缺的是提供數據的統計,只是我們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來判斷,數據下對我們自己真正的意義。